陈万金教授课题组联合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发现腓骨肌萎缩症新致病基因
发布人:陈建  发布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10

近日,陈万金教授课题组联合北大三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国际临床神经病学权威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Heterozygous Seryl-tRNA synthetase 1 variants cause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的研究论文,确定了一种新的编码氨酰tRNA合成酶(ARSs——丝氨酸tRNA合成酶1SerRs)基因为腓骨肌萎缩症(CMT)的致病基因。进一步发现突变导致丝氨酸tRNA合成酶的活性以及导致二聚化异常,影响细胞总蛋白合成速率下降并激活磷酸化eIF2α

CMT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罕见病,目前仍有30-40%CMT患者无法得到基因确诊,缺乏特效药物,主要依靠康复以及神经营养治疗。而作为家族遗传疾病,找不到致病基因也意味着,这些患者的后代也很可能无法避免同样的厄运。由于患者的发病率不高,样本有限,这让致病基因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全国各地多中心共同研究,能让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前期,陈万金教授课题组(NCT04010188)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CT04967716)建立了规范的临床注册登记队列与基因检测流程。通过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已知基因阴性的CMT家系中共16个患者具有高度的临床表型一致性。利用家系连锁分析发现这3CMT家系在1p13.3共享到同一个连锁区间。进一步按照遗传同质模型分析,联合三个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共同连锁区间为chr1: 108681600-110300504 combined Zmax LOD = 6.9,并发现位于该区间内的SerRS基因在3个家系中都存在杂合突变,该突变均位于高度保守的氨酰化功能域中,且在各自家系中均符合共分离现象。

 

图1 CMT家系中SerRS基因杂合突变的鉴定

通过对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293T细胞相关实验中发现,虽然SerRS基因的杂合突变不会影响蛋白本身表达,但会降低丝氨酸tRNA合成酶的活性以及导致二聚化异常。

 

图2 突变SerRS蛋白表达不受影响,但导致二聚化异常

通过嘌呤霉素插入实验发现,突变的SerRS蛋白会导致细胞总蛋白合成速率下降并激活磷酸化eIF2α

 

图3 突变SerRS蛋白会导致细胞总蛋白合成速率下降

图4 突变SerRS蛋白导致磷酸化eIF2α水平增加

本文的通信作者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陈万金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助理研究员何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刘小璇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马明明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林晶晶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张如旭教授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Marina Kennerson教授作为本文的学术指导给予了重要帮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a.26501